7月14日,河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刺繡傳承人劉玉霞,正在工作室飛針走線。
“我們祖祖輩輩都有這個刺繡手藝,那時候這種手藝僅為閨閣之趣,從不外傳,所以又叫‘閨閣繡’!眲⒂裣甲杂纂S母親學習刺繡技法,她在保留中國傳統(tǒng)刺繡工藝基礎上,將西洋畫、中國水墨畫、攝影等藝術元素融入其中,形成獨特的刺繡風格。2019年,刺繡(石家莊市長安區(qū))入選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據(jù)介紹,絲線是刺繡的基本原料,將絲線細分成三四縷,取其中一縷進行刺繡,在行業(yè)中已屬“細活”。但劉玉霞的選擇是,將一根絲線劈成16縷。
用針尖對準絲線中部,一分為二、二分為四、四分為八……被劈成1/16的絲線到底有多細?其松弛時無形,拉緊時乍現(xiàn)。將這樣一縷細絲線置于沏好茶的杯子上,絲線隨水蒸氣上下翻飛、起舞,久久不落。
然而,這還不算極致!霸谝恍┤宋锩娌看汤C過程中,甚至要用到1/32的絲線”,劉玉霞稱,刺繡不同于繪畫,兩點之間只能用直線,只有用極細的線雕琢,才能刻畫出人物面部的弧度和自然走向。她的刺繡作品,一朵花瓣上的紅色可達七八種,自然程度幾可以假亂真。(文/邢璐 圖/翟羽佳)
本地新聞: |
河北新聞網
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
長城網
河北共產黨員網
河青新聞網
石家莊新聞網
|
國內網站: | 中新網 | 人民網 | 新華網 | 中國網 | 光明網 | 中國日報 | 國際在線 | 中經網 | 中青網 | 央廣網 |
中新社分社: | 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香港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 |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